新區規劃 重視生活配套

2015/07/08

新區規劃  重視生活配套

    政府最近完成新城區總體規劃方案編製並諮詢公衆,引發社會廣泛討論。住屋問題牽動居民神經,尤其本澳土地供應有限,供不應求,如何合理分配資源,成為關鍵。

    面對樓價高企,不少年輕人上樓無望,祇好寄望申請經屋。但當前“萬九”公屋供應遠追不上需求,政府計劃新城增加供應。新城區總體規劃人口總量由第二階段諮詢的十萬或十三萬人,增至十六點二萬人,將提供五萬四千個住宅單位。其中A區約三萬二千個、B區約二千個、CDE區共二萬個,人口密度達每平方公里四萬六千人。

    當前社會最關注A區人口密度過高、交通配套可能出現超負荷的問題。按照規劃,A區將有三萬二千個單位,按一家四口比例計算,該區將來居住人口達十二萬八千人。交通是較關注的問題,人口密度如此高的區域,倘處理不善,將令交通問題已相當嚴峻的北區陷入癱瘓。

    新區配套方面,十多萬的居住人口,相信是本澳最大的社區,雖然暫未訂定該區社屋和經屋的比例,但按規劃大部分為公屋,政府如何為該區居民解決起居生活問題,最為居民所關注。且現時年輕人追求的已不單純是居住,起碼確保生活質素不致太差,所以不少意見都提出政府新型公屋應建設優質版經屋,才可滿足市場需求。

    居民對生活質素存在擔憂,可以理解,如入伙已逾兩年的石排灣公屋,至今配套仍未完善。簡單如公交未能滿足居民日常需要,開往石排灣的巴士路線不多,加上附近地盤外僱對公交的潛在需求,令居民搭車難上加難。有石排灣經屋戶甚至因公交配套對接送子女上學不方便,寧願在市區捱貴租租私樓住。從石排灣的周邊生活配套,可看到政府對改善民生需求根本欠缺決心,如何令社會有信心?

    參考新加坡的公屋規劃,當地有八成五居民住組屋,當中九成五為自置業主,祇有百分之五是租客。無疑組屋為當地年輕一代帶來很多希望。新加坡人不會對組屋有特別標籤,因無論是草根、中產或公司總裁,十之八九都是組屋出身。組屋是大部分新加坡人住屋選擇,千餘呎單位三房兩廳屬基本戶型。且大部分組屋位於市中心,交通便利。除了無私人泳池和會所外,基本環境與港澳地區的私人屋苑分別不大。至於組屋配套上,已不單純解決生活,地舖亦吸引不少人創業。不少組屋區都變成個性潮流社區,甚至成為遊客新去處。

    政府在規劃公屋新區上,不可祇單純從解決居住問題出發,整體生活配套不完善,祇會加重民怨,亦浪費寶貴的資源。

技術支持:易奇网